网站颜色:

品味 口感苏州·小吃记

  • 是否是套装:否
  • 作者地区:中国大陆
  • 书名:品味口感苏州·小吃记
  • 出版时间:201602
  • 作者:老凡

编辑推荐:

小吃,苏州人也叫点心,于苏州人而言,点心不仅是一种满足视、听、嗅、味、触五觉的吃食,还是人际交往中的一种不可或缺的必备之物,更是人们生活中一个不可或缺的情结。本书就详细介绍了这些苏州小吃,从面点到糕团,从时令点心到市井美食,展现的不仅是苏式小吃的魅力,更是苏州人的生活百态。

作者简介:

 老凡,本名朱军,苏州作家。曾在苏州各报刊多次发表文章。著有《古新郭人物》、《传奇唐伯虎》等作品。

 

内容推荐:

这是一本关于苏州小吃文化的大众普及读物。图文结合,以点带面,为大众读者生动地介绍苏州小吃文化的概况。全书共分五大部分:“一碗面——苏州人的千面生活”“面点——苏州人的精粉生活”“糕团——苏州人的精致生活”“时令点心——苏州人的‘不时不食’”“流动的点心——苏州人的市井美食”,从各个方面介绍苏州小吃的特点,通过介绍苏州小吃,展示苏州人的生活百态和心理状态。

 

目录

引子

  一碗面│苏州人的千面生活

苏州面:精致生活的一个写照

苏州面沿革

面汤:吊不出老汤开不了面馆

面条:适口为珍才是硬道理

面浇头:老字号中的“一招鲜”

面馆:风情、人情汇聚出人气

面中双骄:苏州面的皇帝情结

苏州十碗面

  面点│苏州人的精粉生活

饼:比价廉更高的特质是物美

馒头:苏州只有馒头没有包子

馄夂裹起的是浓浓亲情

饺子:苏州早有别样的演绎

 

  糕团│苏州人的精致生活

糕:糯香甜软中透出的苏州情

苏州十块糕

团:水墨粉揉出的精致生活

汤圆:苏州人自有苏州解读

 

  时令点心│苏州人的“不时不食”

青团:清明的不只一个“青”、

粽子:端午承载起的苏州情

八宝饭:节时盛宴中的红莲青精

酒酿:香浓醇馥人不醉

 

  流动的点心│苏州人的市井美食

茶叶蛋:五香飘出的还有“喜”

豆腐花:令人难忘的那第一声吆喝

豆豆:一粒粒串起的一道道风情

汤品:小吃中的“四大汤王”

 

 

 

 

后记

在线试读

 

 

 

馒头:苏州只有馒头没有包子

 

 

 

 经常会有许多人觉得苏州人连馒头和包子都不分,因而得出了苏州人不喜欢吃馒头的结论。其实不然,馒头在苏州人生活中不仅是一款美味点心,而且还有着更重要的意义。

 

苏州的点心,馒头的名气确实相对要次一些。虽说在清人所著的《调鼎集》中早就有了“常熟馒头”的记载,如今的苏州也有如观振兴的紧酵,绿杨的蟹粉小笼,朱鸿兴的汤包和净素菜馒头这些味道相当不错的馒头,但比起同处江南的无锡王兴记小笼、南翔日华轩这些有着一百好几十岁年纪的馒头而言,无论是名声还是历史,都还是略存差异。

 

另外,在苏州所有的点心中,馒头的称谓也和别处大不一样。根据《清稗类钞》中所记,馒头和包子的区别应在于:“馒头,一曰馒首,屑面发酵,蒸熟降起成圆形者。无馅,食时必以肴佐之。”而包子则为:“南方之所谓馒头者,亦屑面发酵蒸熟,降起成圆形,然实为包子。包子者,宋已有之。”

 

但在苏州人眼里,似乎从来就没有馒头和包子之分。有馅的,随馅称,肉馒头、菜馒头、雪菜肉丝馒头、萝卜丝酿馒头、豆沙馒头、蟹粉馒头、虾肉馒头等皆是。没馅的则称之为实心馒头、刀切馒头,或者干脆就叫白馒头。稍有例外,就数汤包和花卷这两样了。至于现在馒头店卖出的“X X包子”、"X X大包”这些都是异化后出来的新叫法。苏州人约定俗成的馒头大小,就是以前的中包那个头。比它大,加注大;反之则冠以小。大肉馒头、小笼馒头即是如此。

 

不知是否是《饕餮家言》成书较早(民国十二年,(咨询特价))的缘故,朱枫隐所言“苏州面馆中,多专卖面,其偶有卖馒首、馄饨者,已属例外,不似上海等处之点心店,面粉各点无一不卖也”的情景和我的记忆有些差别。

 

在我印象中,除了绿杨馄饨店的蟹肉小笼外,家中常吃的馒头几乎都是来自于面馆,如观振兴的油余紧酵馒头,近水台的绝纱汤包、小烧卖,朱鸿兴的虾肉汤包、净素菜馒头以及玫瑰、薄荷、细沙、麻酥、荠菜等馅制成的五色小笼等皆是为人所喜的馒头。

 

对于为何一定要上面馆买馒头,家中的老人也有说辞,这和面馆中的一块焖肉有着很大的关联。苏州的面馆中,焖肉都是最根本的。一块好的焖肉,尤其是一块刀面漂亮的焖肉,不但费时费力,而且所去边料也不少。聪明的老板当然不会把成本转嫁给消费者,那就用来做成点心馅吧。烧焖肉剩下的硬肋五花肉边料,具备了一切做馅的要素。有心人多能事半功倍,面馆中肉馅点心的味道往往不同于寻常,道理也正在这里。

 

小笼、紧酵、生煎都是馒头,馒头虽风味不同,但在苏州人眼里,标准只有一个—“一咬一包卤”,尤其是以肉为土料的馒头,这点尤为重要。所谓  “卤”,实质就是“皮冻”。卤汁多寡好坏,完全取决于皮冻的品质,至于蟹粉、虾肉之类的充其量也只能算是锦上添花之物。

 

皮冻的原料是新鲜的猪肉皮,去毛、洗净、煮烂后取出用刀剁成泥,再用小火熬制成稠糊状,常温下呈固态,遇热后则化。馅中添人了适量皮冻,黏稠度大为提高,使得馒头包捏起来容易得多。上笼蒸制时,随着笼内温度不断地上升,馅心中固态状的皮冻就全成了卤足味鲜的馒头汁。可见得,馒头有没有风味,一多半在熬皮冻的师傅的手艺。拆烂糊的熬皮冻用清水,讲究一些的用骨头汤。

 

现在家居,很少有人自做馒头,可能和苏州人不善发面有关。馒头的发面有紧酵、半紧酵和松酵,发面时控制酵母的投放从而获得不同的风味,这也能算是苏州人食不厌精的一个例证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热门设计服务